程序员如何做副业?一人企业方法论-02-如何规划?
拓展阅读
程序员如何优雅的挣零花钱,2.0版,升级为小书了。Most of this not work outside China , so no English translate
是什么?
去解决大家的痛点?如何提升收入?
B 如何提升技术==》提升收入
C 如何提升面试==》
D 如何提升副业==》
资产 vs 时间
如何打造自己的资产:
1)规模化---》低成本,边际成本接近于0
BLOG
学习笔记(小册、文档)--》使用开发心得===》工具、生态===》开源项目(代码+产品)
不同的媒介:图文 自媒体视频、电子书、软件
2)作品集合:开源项目==》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3)版权 专利
像企业一样思考和规划自己的资源
劳动力资源
技术
劳动力
知识
时间+精力
传播途径(放大杠杆)
视频
目的
痛点==》需求
原材料+加工(技术)》包装》销售==》售后
(边界)变化
技术
传播媒介
政策
政治
杠杆
时间 空间 成本
规模化
出售时间片不可能规模化(时间有限)
持有资产==》钱放入你的口袋
如何获得资产?
富则投资收购、穷则自己创造。
收购(类似于投资)
销售 side project 已经产生MRR的项目
网站 版权 房产 股份 账号 自媒体
为什么这些已经产生月收入的资产的持有者想要出售它们?
交易始终是围绕价值进行的,没有人是傻子。
1+1 > 2
不要让资产孤立的在手里
自己创造
网文+课程+电子书+社群
还有由OpenAI开放的、自定义GPT商店 GPT Store ,很多人都觉得它的潜力堪比Apple的App Store。
NoCode软件:NoCode指的是将一系列可用于构建互联网应用的组件,通过拖拽、设置等方式,在完全不编码的前提下,实现业务逻辑,创建出一个功能完备的互联网应用
开源+AI定制
借助 AI
自学编程创造
资产的量化评估
我们需要对资产进行量化评估,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放到优质资产上。
维度:投入、产出、风险、门槛 可持续性
滚雪球和链式传播
复利
复利,是一种将利息并入本金,在下一个周期同样产生利息的算法。
它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称作「复利效应」,对财富可以带来深远的影响。
理解复利效应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时间对投资回报的放大作用。它还有另外两个要件:
指数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不是匀速的,而是增速的,因此可以实现指数级的增长
再投资:将投资获得的回报再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回报,这对实现增长至关重要
滚雪球
==>拓展
邀请制:获得种子用户以后,通过邀请码、返现等方式让他们邀请朋友作为新用户
UGC:发布内容引发用户讨论,将用户讨论整理作为新的内容发布,再整理新内容的讨论
付费式增长引擎:向渠道付费为商业产品获取用户,将从用户身上变现的钱再投入渠道,获取更多用户
链式传播:人传人
如果想深入理解链式传播,有两本经典书籍推荐给大家,一本是《引爆点》、一本是《疯传》。
引爆点
个别人物法则 (Law of the Few):在流行传播中,有一些个体更为重要
社交精英(Connectors):拥有广泛的社交网络,他们认识的人数远远超过常人,能够作为不同社会圈层之间的桥梁
信息专家(Mavens):是信息的集散地,他们对信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乐于分享。某一领域内被信赖的顾问,能够影响他人的看法和决定
销售员(Salesmen):拥有极强的说服和包装能力,能够通过个人魅力或说服技巧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附着力因素法则(Stickiness Factor):总能找到一种简单的包装方式,让信息变得不可抗拒
环境威力法则(Power of context):传播对于环境极度敏感,一些极小的变动,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疯传》
六大原则如下:
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在社交中,人们用谈论的话题向身边朋友炫耀身份、构建他们渴望的形象。构造符合这一需求的内容就更容易获得传播
诱因(Triggers):可以设计一种在特定环境下能够激活顾客内心的产品与思想的触发器。一旦人们碰到,就会联想起我们的产品和思想
情绪(Emotion):高唤醒情绪更容易刺激传播,包括惊奇/敬畏、幽默/搞笑、欣喜/欢乐,以及愤怒和焦虑
公开性(Public):看不到的事物不会被轻易模仿,更不可能变得流行。设计一些具备公共传播属性的产品和思想
实用价值(Practical Value):人天然具有互助倾向,只要产品或思想能够节省时间或者金钱,帮助个人提升,就会被大力传播
故事(Stories):故事的魅力来自基因。包裹在吸引人的故事中的产品或理念更容易传播
六大原则中,关于情绪的研究非常有意思,同时也有些反直觉:满足感和悲伤并不会促进传播。
让雪球先滚起来
一个简单的策略是:优先让雪球滚起来。
优先选择具有雪球效应的资产
更进一步,在可以提供被动收入的资产和不能提供被动收入的资产之间,我们同样应该优先前者。
赛道选择
远离刚需
竞争(大厂+创业) VS 需求
大众的弱需求、小众的强需求
刚需的细分市场,这正是一人企业应该着重关注的。
如果你发现这个细分市场依然充满竞争,那么可以进一步细分下去。一人企业的优势就是,即使这个市场非常小,但往往对一人企业来说也足够。
小众人群的获客和触达
一些小众人群有自己的垂直渠道,比如论坛。
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内容营销:通过写文章、发视频,以自媒体方式聚集用户
SEO:通过特定关键字群,依靠搜索引擎获得用户
SideProject营销:针对小众人群的特殊需求开发一个专门用于获客和传播的(免费)项目
我们建议尽可能选择自己的「专长领域」。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热情,即使面对收益不高甚至为零的情况也能持续投入,这就是所谓的专长领域。
适合一人企业的赛道
我们统计了 Trends.vc 的上百份历史报告,总结出
数字产品与服务
软件即服务 (SaaS)
- SaaS 模板
- AI 驱动的 SaaS
- WordPress 插件
- Shopify 插件
- Chrome 扩展
- 面向企业的 SaaS
- 微型 SaaS
数字内容创作
- YouTube 频道
- 不出镜 YouTube 频道
- 短视频
- 播客
- AI 图像生成器
- AI 生成内容
教育与学习
- 微教育(如基于短信的业务)
- 在线课程
- 基于群组(用户分组)的课程
营销与增长
内容营销
- 不出镜社交媒体账户
- 每日 Newsletter
- 付费 Newsletter
- Side Project 营销
社区与网络
- 付费社区
- 基于 Token 的社区
增长策略
- 增长黑客
- 分类导航服务
- 众包
- 营销漏斗
- 以产品为导向的增长
创业与金融模式
个体创业
- 高杠杆技能
- 个人品牌
- 微垄断(独立品类)
- 多元化收入
- 信任货币化
- 构建百万美元的一人企业
微型企业与投资
- 微型私募股权
- 天使投资
货币化模式
-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s)
- 非同质化代币 (NFTs)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技术与创新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细分 AI 模型
- 开源 AI
- AI 生成音乐
- AI 代理
- 提示词工程
- 声音克隆
无代码/低代码开发
- 无代码
- 低代码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 流动性挖矿
- 非同质化代币 (NFTs)
-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个性化与定制服务
专业服务与咨询
- 代理机构
- 软件开发服务
- 咨询
- 微咨询
定制化产品与服务
- 无限服务
- 移动应用
- 电子书
- 独立游戏
注:由于政策限制,数字货币相关业务在中国大陆被禁止。
竞争策略:不竞争策略
思想
主要有两个方向:
将竞争变成合作共赢
增强独特性,弱化竞争基础,没有对比就没有竞争
打不过就加入
成为生态的一部分
Notion首页
Notion是一个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文档平台,通过提供API,许多第三方工具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了盈利的产品。
HelpKit:将Notion文档转换为托管知识库,无需编码,不到一年时间内月收入超过$3K,拥有130个付费客户。
Super.so:将Notion页面转换为具有自定义域名、字体、分析等功能的网站,6个月内月收入达到$12K。
Janel通过Notion建立了Newsletter OS,3个月内赚取了$20K美元,证明围绕Notion的产品可以盈利。
这种基于大平台发展独立小功能的思路被称为MicroSaaS,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可以看到这些平台周边的服务和工具,通过提供定制开发服务、简化更新流程、资源实时搜索等功能,增强了平台的价值。
当你成为这些平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时,其用户基本上也就成了你的潜在客户。
在这些平台的社群中进行推广时,由于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更可能得到平台的欢迎和支持。
因此,无论是为已有的大平台开发插件,还是基于这些平台的产品进行扩展,都是我们小公司、小团队和早期创业公司应该优先考虑的竞争策略。
非标准化、弱替代性品类
非标准化
非标准化品类指的是那些即便是同一品类下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也能明显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基于品质、设计、品牌故事或者个性化服务等方面。
比如我们不会觉得《王国维点评红楼梦》和《胡适点评红楼梦》的内容是一样的,可以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点评和解读。
甚至,同一个故事,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讲述,只要把握技巧,读者都能听得津津有味,不会觉得千篇一律。
金庸的小说已经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很多次了,但每次都能吸引不少观众。
PS:那么力扣算法题要如何非标转化呢?
弱替代性品类
弱替代性品类指的是消费者倾向于拥有多个相似产品而不是替代其中任何一个。
这类品类的产品通常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或情感价值。
改变品类属性
通过改变认知和商业逻辑,可以调整品类的替代性,甚至激发新的需求。
个性化、个人化
通过将个性和个人特色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让产品与众不同。
比如,虽然许多人可能在做相同的事情,讲述相同的内容,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和风格不同,消费者的体验也完全不同。这种差异化消除了明显的竞争关系。
改变商业逻辑
改变商业逻辑的一个例子是手办盲盒。
本来可以花一份钱买齐全套的手办,以盲盒形式售卖,既增加了用户对已经获得手办的重复购买、也保持了用户对未获得手办的购买欲望。
创造新品类
如果我们所在的优势领域不存在非标准化和弱替代性的品类,那么可以考虑创造一个新品类。
「没有对比、就没有竞争」,我们不会将食物与工具进行比较,也不会拿锤子和包子进行比较,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品类。
创建新品类最简单的方式是跨界混搭。
竞争策略:结构化优势
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但我们总会有直面竞争的时候,本文将讨论这种场景下的策略。
什么是结构化优势
所谓的结构化优势,是指针对竞品的「固有弱点」构建的优势。
固有弱点一词,源于《不对称创新》这本有点年代的书籍。
尽管我不能确定该概念是否最初由此提出,我确实是在这本书中首次接触到。
固有弱点
固有弱点是指那些难以纠正的弱点。
这种难以纠正并非因为不可见,而是由于价值网络的特性。
使得即使看得到,却改不了。通常,这些弱点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商业模式;二是竞争优势。
来自商业模式的固有弱点
以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百视达的线上业务为例,其商业模式本身存在冲突,新模式的引入(线上业务)会摧毁旧的模式(线下门店)。
来自竞争优势的固有弱点
当企业在其领域通过某种方式获得竞争优势时,若要求其改变竞争方式,之前的投资就会化为泡影。这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
许多企业在社交媒体营销上的迟钝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们之前的营销是基于传统媒体渠道构建的,而且效果不错。
当社交媒体刚兴起时,同样的钱,投放到传统渠道获得的收益更多。
于是会理所当然的继续投放到传统渠道。而当社交媒体成为主流渠道时,再切换渠道已经失去了很多优势。
一人企业特有的结构化优势
副产品优势
这是一人企业以副业形态运行时时特有的、特别好用的优势。
我在《程序员如何优雅地挣零花钱》和微博、推特上不断提及,甚至将其作为《精益副业》一书的中心概念。
它的核心逻辑是:利用主业产生的副产品或中间产品来创造收益,由于这部分产品的成本几乎为零,竞争对手很难与之竞争。
主业+副业+副产品
相对于从头开始做这么一个组件库的竞争对手,他的成本非常低。更重要的是,如果主业也在使用这个组件库,那么还能获得大量的真实用户反馈,可以快速迭代。这就是副产品优势。
其实是一个多层嵌套的副产品优势,主业开发 → 组件库(副产品),组件库开发 → 视频课程(副产品),我们称其为复合副产品优势。
第三方优势
官方不愿意做(跨渠道、平台)
官方不方便做(比如测评)
常见套路:聚合
低成本优势
低成本是一人企业的一个巨大的结构化优势。
我们在讨论中不停地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最低可行利润」。
只要达到这个最低可行利润,我们就能收支平衡,即便不赚钱,如果能满足我们的兴趣和爱好,我们也可以持续地经营下去。哪怕是五年、十年,直到最终取得成功。
如果是以副业形态存在的一人业务,我们甚至还可以补贴一部分成本来维持。这让我们能以长期主义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专属服务优势
专属服务优势是一人企业的又一个结构化优势。
其核心逻辑是,由于客户数量有限,我们能够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前提是每位客户的客单价足够高。
思考工具
画布 + 月报
一些书籍
《不对称创新》
《百万美金的一人企业》
《创新者的窘境》
《纳瓦尔宝典》
《穷爸爸富爸爸》